|
|
|
|
NT$50元 |
|
|
|
|
|
這部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、最佳導演、最佳原著劇本、最佳男主角、最佳攝影、最佳美術設計、最佳服裝設計、最佳剪輯八項大獎的電影。卻是英國人主動拍攝的「反英」電影,而且更將印度國父──甘地神格化,塑造成一個聖人。導演在片子一開頭就說:「一部只有三個小時的電影,是不可能展現甘地的一生,影片所能做到的,就是盡其可能忠實表現他的精神。」
年輕的律師甘地,在南非旅行時,目睹了自己的同胞受到的欺凌,熟讀法律的他,發動不流血抗爭,終於為他的印度同爭取到合理的待遇。這時有人跟他說,他怎麼不回到印度,為國人爭取更多的平等。
回到印度,他發現印度的問題真的很嚴重,而且民眾普遍的無知,更是他們無法改善環境、不知什麼是平等的主因。於是,他不但積極拄動社會運動,更到全國各地宣傳他的理念、教育他的同胞。政府當局理所當然視他為頭號敵人,百般刁難,甚至發動鎮暴警察鎮壓他們的抗爭活動,而堅持不流血革命的甘地,以靜坐、絕食,表達他的不滿,甚至在面對英軍的槍砲彈藥時,他依然堅持他的理念。
《甘地》最具震撼性的一幕戲是,英軍開槍打死抗議的群眾,在甘地的控制下,民眾冷靜下來,以人海來對抗槍彈,讓英軍打到手軟,打到佩服起印度人的精神,而最後終於還給他們獨立自治權。
終其一生,甘地都為印度奮鬥,當巴基斯坦和印度人發生暴力衝突時,他也是靜坐絕食,希望他愛的人民可以靜下來恢復社會秩序;然而諷刺的是,一生憂國憂民的甘地,還是被印度極右分子刺殺,而且他的死並沒有換得印度民眾的深思,暴動依然與印度人為伍…… |
|
|
|
|
|
|
|